近期,廣州跨境電商頭部公司棒谷科技被傳“申請破產”,并進行大規(guī)模裁員。

圖源/棒谷官網
據消息透露,棒谷先行發(fā)布了一則“實行單休工作制”的通知函,即從9月13日起,取消雙休工作制,全面實行單休工作制。
與此同時,公司暫停發(fā)放福利、延發(fā)績效等通知。 接著,又被傳出團評操作指引更新,只要該評級規(guī)則實施,每個部門必有10%員工被扣績效,等等。
最嚴重的是,有消息稱“棒谷正在申請破產”。
針對系列傳聞,棒谷在其官方公眾號發(fā)布聲明進行澄清。該聲明稱,廣州棒谷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(lián)公司目前為正常運營,“申請破產”等消息均為不實謠言。

圖源/棒谷官方公眾號
棒谷CEO鄒欣也表示,破產傳聞不實。不過,棒谷今年在經營上確實面臨著壓力。
俄烏沖突、天然氣價格暴漲、歐美同時出現(xiàn)了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,廣大消費者的購買力在下降。這一大環(huán)境對中國跨境電商公司產生了廣泛了影響,棒谷也沒有例外。
實際上,棒谷從去年年底開始就實施轉型了,具體措施是,砍削SKU,縮減規(guī)模,并從“貿易型公司”轉向“產品型公司”。
所謂產品型公司,就是具備“自有產品力”的公司,這類公司即便沒有生產能力,至少也有產品的研發(fā)、原創(chuàng)設計能力。
實際上,后者更為重要。
安克創(chuàng)新(Anker)就是典型的產品型公司,每年投入幾個億(去年約7.78億)做研發(fā),推出氮化鎵充電器這樣的原創(chuàng)產品。安克的產品是自研的,但生產主要通過外協(xié)工廠完成。

圖源/Anker充電產品
作為產品型公司,其產品總數(shù)有限,SKU也是精中選優(yōu),在品牌加持下,實現(xiàn)了龐大的營收和極高的人效。
相比之下,棒谷曾經的鋪貨模式曾患有“SKU虛胖癥”和“人員臃腫癥”。
在鋪貨模式下,商品從供應商手上買過來,然后通過亞馬遜、eBay、自營獨立站賣出去,是一個“成品+轉售”的過程。
因此,只要能夠賣出去,對貨物的品類、款式、設計不太挑剔,由此往往導致SKU數(shù)量持續(xù)增加,彬需要維持一個龐大的團隊。
在賣家日益增多、商品日益豐富、品牌賣家脫穎而出、歐美消費者選擇越來越多的情況下, 鋪貨模式遇到了巨大的瓶頸,產品競爭力下降。
據預估,2022上半年棒谷的營收為25億至30億同比去年,營收下降了四成。
棒谷在多重壓力以及轉型的需要下,在今年4月決定整體裁員30%,采用“731環(huán)評法”進行裁員,即虧損部分裁員70%,沒有盈利的部門裁員30%,盈利的部門裁員10%。
棒谷CEO稱鄒欣稱,希望盡量將員工多留下一些,當前環(huán)境壓力很大,只能無奈為之。對于辭退的員工,棒谷依照勞動法進行了賠償。在裁員賠償金方面,棒谷就花了3000多萬元。
將“貿易型公司”轉向“產品型公司”是一個艱難的過程,從市場市場調研、產品設計,再到產品研發(fā)、生產就長達數(shù)月。直到8月,棒谷自行研發(fā)的系列產品才上市。
這條道路,迂回曲折,非一蹴而就,然而,萬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,希望棒谷能夠成功實現(xiàn)轉型。
鋪貨模式一定不行了嗎?還有“活得不錯”的鋪貨賣家嗎?
幾十萬SKU、700多個亞馬遜店鋪,如何管理?
作為老牌跨境電商公司,棒谷的規(guī)模一直鋪得很大。
總部位于廣州,在香港、深圳、東莞、肇慶、長沙、杭州、寧波、贛州等地等地均設有子公司,員工總數(shù)達數(shù)千人。
在平臺方面,廣泛布局eBay、Amazon、 AliExpress和Wish等,尤其是在eBay上,棒谷取得了不俗業(yè)績,連續(xù)4年產量eBay中國區(qū)銷售金獎。
在商品數(shù)量方面,棒谷一度非?!坝纺[”,在售商品覆蓋25個品類的30多萬種,與30多萬家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。

此外,棒谷重點打造了Banggood、Newchic、YOINS等三大品牌獨立站。其中,主品牌站Banggood進入了2019年Alexa全球排名前500名。

在跨境電商賣家日益增多,競爭持續(xù)激烈,SHEIN、安克、致歐、添可等跨境電商品牌脫穎而出之際,棒谷日益“臃腫”的鋪貨模式成為了巨大的包袱,痛定思痛之際,決定收縮,從“貿易型公司”轉向“產品型公司”,由此開啟了上文所說的大裁員序幕。
那么,鋪貨模式真的完全不行了嗎?業(yè)內是否還存在這一些“活得還行”的鋪貨型大公司呢?
實際上,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,依然還活躍一批鋪貨型的大賣家,不過,鋪貨只是這些公司的表象,其內核是“IT公司”。
業(yè)內活得最好的鋪貨公司(之一),要數(shù)易佰網絡。
2022年上半年,易佰網絡營收達19.67億元,是典型的泛品類鋪貨模式,產品涵蓋家居園藝、健康美容、汽車摩托車配件、工業(yè)及商業(yè)用品等品類,亦有 3C 電子產品等。
鋪貨就要鋪店。
6 月 30 日,易佰網絡的亞馬遜店鋪數(shù)量為 729 個,今年上半年共新增 34 個,SKU數(shù)量龐大,在亞馬遜上半年收入為15.45 億元,訂單總數(shù)1141.06 萬個。
如此龐大的鋪貨規(guī)模,按照常規(guī)的方式,必然要搞“人肉大戰(zhàn)”,招募大量的員工來操作,這樣一來,必然會遇到像棒谷、有棵樹那樣的“人員臃腫”的壓力。
為此,易佰網絡投入重金打造自己的IT運營系統(tǒng),將商品開發(fā)、上架、調價、下架等操作盡量實現(xiàn)自動化。
比如,易佰網絡的智能調價系統(tǒng)能夠做到平均每秒調價1100條,2020年12月7日當天,通過系統(tǒng)調價的listing數(shù)量就達到了1621萬條。
由此,易佰網絡節(jié)省了很多人員。
另外一家堅持鋪貨路線、并且還活得不錯的是三態(tài)股份。三態(tài)股份近期IPO剛剛過會,有望上市。
三態(tài)股份也是一個大型的鋪貨型賣家,產品覆蓋潮流時尚、工具配件、家居生活、數(shù)碼科技、興趣愛好等5大類17小類的海量商品,涉及 SKU 達到67萬之多。
布局的平臺包括eBay、亞馬遜、AliExpress、Wish、Lazada、Shopee等20多個海外電商平臺銷售。
如此眾多的SKU,三態(tài)股份也跟易佰網絡一樣,實行IT化、自動化管理,一個人可以管理幾千乃至幾萬條listing的上架、編輯、定價、運營、發(fā)貨等。

采用IT化鋪貨模式的,不僅是中國賣家,也有外國賣家。
亞馬遜英國站大賣家Boulevard的團隊僅有27人,通過其Eiger軟件系統(tǒng),管理了公司店鋪的15萬SKU。
總結來說,在目前階段,“精品+品牌”的模式確實是大勢所趨,但鋪貨模式未必是完全行不通。
但話又說回來,過往鋪人、鋪店、鋪商品的模式,確實越來越難了,能夠繼續(xù)玩轉鋪貨的賣家,必然是像易佰網絡、三態(tài)股份、Boulevard這類的“軟件驅動型”的賣家。
這類賣家的產品未必是精品,但是其軟件必是精品,在產品開發(fā)、運營管理、智能刊登、規(guī)避侵權等方面可以幫助它們實現(xiàn)精準化、智能化的管理。

圖/三態(tài)股份智能IT系統(tǒng)在產品開發(fā)、研發(fā)等方面的運用
可以說,這類公司不是典型意義的“研發(fā)產品+銷售產品”的跨境電商公司了,而是一個軟件公司。
其研發(fā)投入,也主要不是用于商品的研發(fā)、設計,而是用于軟件開發(fā)。比如,三態(tài)股份在“軟件科技”上投入了1億進行研發(fā),專門用來開發(fā)挖掘數(shù)據的算法。
條條大通通羅馬,不管是鋪貨,還是做精品,打品牌,都需要真金白銀地投入,不是投入到產品的研發(fā)設計上,就是投入大IT系統(tǒng)上,只有扎扎實實地做,才能越走越好。(億觀分析組)